四、原始圣典的价值
(一)现存圣典的部派归属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阿含经》其实都是部派所传的诵本,故而导师说,现存的《阿含经》有很多部派的色彩,并认为若想读通《阿含经》就不能只读《阿含经》,必须要涉及论典,尤其是龙树论,透过龙树的辨正,对于《阿含经》所隐含的部派色彩才能看得清楚。
导师说:「在我看来,大乘经有演绎整理的痕迹。」大乘经确实有很大的部分是佛说,但是也有很多演变与整理的痕迹,但要说它全是后人的假託,未免有点过火,这实是否定大乘佛法的言论。按照《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的结论来看,可以明白一项要点,虽然有些不是佛亲口说,但是大乘佛法的经义,绝对没有离开世尊的精神。导师效法龙树以三法印判摄真伪佛法的準绳,即使非佛亲口宣说,然只要吻合三法印,其就是佛法。
反过来,「小乘经律,虽比较接近佛教的原始态,但也未尝没有相当的变化。」《阿含经》全都是佛亲口说的吗?不是的!有些是佛弟子(在家或出家)说的。所以,若要把这些经说成非佛说的话,或把这些经拿掉,《阿含经》的经数也所剩无几了!导师以为,应该用佛法的正见判摄是不是佛说,而不是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佛亲口说才是佛说。由此得知,无论是大乘经或是《阿含经》与律,两者都须兼顾才对。而且还要从中洗鍊神化的、神秘的,或者是适应众生的部分,明察之后,才能看清纯正的佛法以及世尊的本怀。
其次,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等书曾考察现存的《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长阿含经》是法藏部的诵本;《增壹阿含经》是大众部末派的诵本,并已有大乘思想;《别译杂阿含经》可能是饮光部的诵本。至于巴利藏五部,则全是赤铜鍱部的诵本。
(二)部派对《阿含经》的错解
部派对于《阿含经》的解释,有一些并不很圆满,像四无量心:慈悲喜捨。论师认为,它只是世俗禅定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已,而且无法获到解脱。在部派中,普遍皆认为四无量心是属于假想观,为什么?因为它的所缘很多,能够成就的定力很有限,不容易得深定,更何况得智慧?所以四无量心属于假想观。
但是,在导师的研究发现,《杂阿含经》当中就有记载质多罗长者曾说:无量心如果能够空于贪、瞋、痴,它的境界是可以获得无漏解脱的,这当中必须要了知:四无量心与七觉支俱修的内涵,才能顺利导入于解脱的境地。导师认为,《阿含经》蕴含着很多思想的特质,但在部派的论典中并没有给予圆满的诠释,故而导师透过龙树论,或现存的《阿含经》,一一的予以观念的修正,且告诉我们,有些世尊本怀的阐发,要到大乘佛法中才有透彻的显露,就如无量心解脱的深义,直到大乘三种慈之无缘大慈,才再度的被发挥出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