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旅行的意義』

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
在乎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旅行不會因為美麗的風景終止。
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不能回頭不能停留,
若此刻停留,將會錯過更好的風景,
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
享受每一刻的感覺,欣賞每一處的風景,這就是人生。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结业

感恩吴挺香师兄为大家拍结业特刊个人照片,一年后的今天有了这张照片就上了博客。
读书会也有一年了感恩导师(子森)的无私的法施,每月两堂课的时间,还有准备叙述的资料与翻译复印参考文的付出贡献。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

2013宴会

2013 种族宗教和谐联谊宴会7月27日(星期六)在滨海湾金沙,宴会大厅,
今年再相聚庆祝10周年,我们都开心的享受五星级的美味素食,
各有一个杯蛋糕,蜜枣与啦茶再来欣赏多言种族的精彩表演。
在这里拍下这张照片,制做成 感谢卡电邮给举办单位。
希望明年再来参加。。



2013年7月27日星期六

抗拒

戒不是一般的善行,是經父母師友的啟發,或從自身處世中引發出來。
內心一度的感動、激發,性善力(潛在的)生起,
有勇於為善,抗拒罪惡的力量。如遇到犯罪的因緣,
內心會(不自覺的)發出抗拒的力量。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乐到苦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
苦是人生的事实,不过正因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乐。

其实人类从出生开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乐,而是满足欲望,
例如对食物、生活安全等欲望的满足,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快乐的感受。
因此,「快乐」和「欲望」两者间有绝对的关係。
在物质上追求快乐、满足,应该是现代人共同的倾向,
否则物质文明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可是,在追求快乐的同时,
不禁令人怀疑,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维持长久?

适可而止的欲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合理、
无止尽地追求欲望,就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痛苦。
所以,人们表面上在追寻快乐,事实上却也在追寻痛苦,
因为所追求的快乐,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而且快乐不会是永久的真实,
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说穿了不过是一种幻影。
而且,享受快乐之后,又会回到痛苦的原点。
所以,人生不过是从苦到乐、从乐到苦,一个永不间断的循环而已。
只是人们自我安慰,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乐,结果却永远陷于痛苦之中。

可是,修行的目的并不单只为了自己追求快乐,
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远离痛苦、
得到快乐。如果仅以追求快乐做为人生的目标,
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享乐主义者而有所偏差,
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地带来痛苦。
因此,追求快乐只能说是一个起点,是人类共同的希望,
不能误以为追求快乐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
否则,仅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快乐,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痛苦。
而且以佛教的立场而言,应该要有「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当一切众生都得到平安与快乐时,你才会真正的离苦得乐。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4 人生佛教

这四种,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此中第一人生改善;天乘即通第二后世增胜;
至于二乘,则综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脱之第三种;大乘又可综合前三而加上第四法界圆明。
不过中国向来所重,大概为偏重于此中第二及第三,即浅近的求后世胜进,
高尚的求生死解脱。向来佛法缘此以为目的,则更于修道之方便法门,
综合之而有如净土宗密宗等,此为向来流传之佛法也。

然今之所讲人生佛教,为对治向来偏重于如上二者,故特重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圆明。
换言之,今之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之改善,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此中自亦含摄后世胜进与生死解脱,故第二第三,亦即融摄其中。故人生佛教云者,即为综合全部佛法而适应时机之佛教也。
(《太虚大师全书 第二编 五乘共学》,p.217~p.222)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3 人生佛教

三、人生佛教之目的及其效果 就依佛法发心预期说,即为目的;
就修行成功说,即为效果。此其效果,可略分为四:一、人生改善:
一般佛经皆说到此义,即人民五戒之行,轮王十善之化。
改善人间,即是目的;人生改善成功,即是效果。
二、后世增胜:依业果流转而修行者,每希望后世增胜,即希望将来比现在之人作得好。
过去有句话:「山中无衲子,朝中无宰相」,此为基于后世增胜为目的之修道观,
信佛人多是如此。唯此并不限于人间,乃可由人增进而至于欲色无色等天。
三、生死解脱:此因看到后世增胜仍不免于三界轮迴,若不修到生死澈底之解脱,终必流转;依于此种目的所获得之效果,即为罗汉。
四、法界圆明:此为大乘特有者,二乘圣者虽了生死,然有所知障,不知一切法实相;
纵略知法空,亦不究竟,故于一切法不能圆满通达而仍有障碍。
此即二乘未得法界圆明之缺点,亦即菩萨成佛之特点也。
法界,即一切法;圆明,即离了所知障所成之智。
此智即一切种智,或无上菩提,或妙觉佛果。
復次、法界者,即是法华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圆明者,亦即所谓「佛之知见」。如是大乘以通达法界为目的而圆满明证后,
即为大乘特有之效果。

2013年7月21日星期日

2 佛教人生

二 何谓人生 「人生」一词,消极方面为针对向来佛法之流弊,人生亦可说「生人」。
向来之佛法,可分为「死的佛教」与「鬼的佛教」。
向来学佛法的,以为只要死的时候死得好,同时也要死了之后好,这并非佛法的真义,
不过是流布上的一种演变罢了。
还有说:佛法重在离开人世的精神;但死后不灭的精神,具体的说即为灵魂,
更具体的说,则为神鬼。
由此,有些信佛者竟希望死后要做个享福的鬼,如上海某居士说「学佛法先要明鬼」,
故即为鬼本位论。然吾人以为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作好鬼,只要作好人,
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
何以言之?因为人和鬼,都是众生,至于死,特为生之变化耳。
我们现在是众生中之人,即应依人生去作,去了解;了解此生,
作好此人,而了死了鬼亦自在其中,此所以对向来死鬼的佛教而讲人生的佛教也。
此似与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之义相混,然此犹是消极的方面,
还有积极方面的意义,就不限于儒家所讲的了。
因为我们要把人生扩大起来,人只是众生之一类,在人言人,即以代表众生;
因为现在居于人类,故今切近一点来讲人,亦即是讲一切众生。
而一切众生,有惑业流转的六道凡夫,有了脱生死证得涅槃的二乘圣人,
也有觉悟向上而不退转的菩萨,还有福智圆满的佛陀;
故人即众生──轮迴六道的为苦缚众生,二乘为超苦众生,菩萨为觉悟众生,佛陀为究竟众生。
所以这里所说的人,迵不同儒家狭义之人。
生者,所谓生之缘起,生之变易,生之转化等,皆包括于佛法之「生」义中。
讲到生之缘起,即缘起而有生,是即生而无生之因缘本空义,更有无生而生之妙生义,
则断非儒家之生义所能及也。
由此说来,所谓死,实即生之一部分;我们要能了生,才能了死。
相反的,若只了死,非唯不能了生,而且也不能了死。
所以,基于上述之消极意义,既可革除向来佛教之弊习,改善现实人生;而由扩大之积极意义,尤能由人生以通达一切众生法界,缘生无生、无生妙生之真义,此为据理发挥应机宣扬之人生佛教真义,学佛法者先应对此有正确认识。


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

人生佛教

一、人生佛教之意趣 佛法是佛所证的一切法实相,及众生可以由之证到诸法实相的方法。
同时,在佛亲证的方面为证法,就佛对众生说的方面为教法;前者是契理的,后者亦兼契机的,这是佛法大概的性质。

佛以所证的法应机宣说,佛在世时佛为法本,一切皆依佛说;佛灭度后,佛弟子结集佛法而流传于世,始有佛教。
初为迦叶阿难等综合整理为阿含经,古译为「法归」,即一切佛法的匯归。
后经几百年流分为各种部派,至五六百年间部派相争,不能见佛法的真相,于是龙树起而破斥,抉择各派,以般若义造大智度论、中论等,为第二次之综合整理。
自后学人又以不得其中真义而起纷争,至八九百年无着菩萨又以瑜伽论等为第三次之综合整理。此为印度佛法流传之情形。
然此后大小乘之纷争,仍日盛不已,因再无综合之研究及全面之整理者,故渐由纷争而至于灭亡。
至佛法流传之地,则锡兰有佛音之综合整理,中国有天台智者、贤首法藏等之综合整理,西藏则有着菩提道次第论之宗喀巴为之综合整理,此皆一方根据佛法真理,一方适应时代机宜,以综合整理而能昌行一方域者也。
时至今日,则须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时机,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综合而整理之,故有「人生佛教」之集说。学佛法的人,读尽千经万论,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于「买椟还珠」!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误解-2

(二)知道苦因并加以消除,才能得究竟安乐

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才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须先知道有病,才肯请医生诊治,病才会除去,身体就恢復健康一样。

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该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主要的在乎将这苦的人生,可以改变过来(佛法名为「转依」),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指示我们苦的原因在那裡,怎样向这目标努力去修持。常乐我净的境地,即是绝对的理想界,最有希望的,是我们人人都可达到的。这怎能说佛教是消极悲观呢!

虽然,学佛的不一定能够人人都得到这顶点的境界,但知道了这个道理,真是好处无边。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时候,还知努力为善,等到富有起来,一切都忘记,只顾自己享福,煳煳涂涂走向错路。

学佛的,不只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乐时也随时留心,因为快乐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会堕落失败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觉我们不至于专门讲究享受而走向错误的路,这也是佛说人生是苦的一项重要意义。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誤解-1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讲,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间」、「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现在分别来解说:

一、人生是苦

(一)从无常变化说「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

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绝不是那样的意思。凡是一种境界,我们接触到的时候,生起一种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忧虑;如以这个意思来说苦,不能说人生都是苦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

听到不悦耳的声音固然讨厌,可是听了美妙的音调,不就是欢喜吗?身体有病,家境困苦,亲人别离,当然是痛苦,然而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不是很快乐了吗?无论什么事,苦乐都是相对的;假使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岂非偏见了。

那么,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的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

以变化无定的情况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境界

生有两种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
对坚强的人来说,累累伤痕是生命赐予的最好礼物;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间的戏虐,
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
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评。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圆满

佛是指人格的完成者,也就是智慧和慈悲都圆满的人。
我们学佛,就是要效法佛的智慧和慈悲。
慈悲是对众生而言的,慈悲的人,
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失检,
而伤害他人;慈悲的人,可以使跟我共同生活、
跟我一起工作的人,都能恰到好处的得到利益,
在适当的时机,给别人恳切的规劝或施以援手。
这样学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所谓智慧,就是少一点烦恼、少一点跟自己挣扎的艰难;
在面临理智与私欲时,能够清清楚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之所以会伤害他人,都是因为自私;一般的人,
在理智上明明知道某些事情不应该去做,可是在私心上,
希望自己多得利益、贪欲之心蒙蔽了智慧心,
于是,不能控制欲望,反被欲望牵制,种种烦恼,
种种伤害别人的行为就出现了。
因此,我们要学佛的智慧,就是要学习做自己的主人,
学习如何把自己管好,行善止恶,为家庭、为社会尽本分。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懊悔

佛在心,执善念行善事佛就会天天伴随你保佑你。
快不快乐很多时候在于自己的内心的自我调整而不在于外在的坏境和事物,
烦恼很多时候是自找的,别人怎样看你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怎样对人、对事、对自己。
这一生不长,我们应该好好待自己,不必等有一天懊悔来不及。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难容之事

菩提迦耶是佛祖釋迦牟尼開悟成道的地方,
被列為世界歷史文物,也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不久前遭到恐部分子炸彈襲擊,菩提樹差點遭殃。

只要宽大能容,那么我们看人看事就会觉得顺眼顺心就多了,
不顺眼不顺心的人和事就变少了。我们总认为修养修的是言行举止,
其实不然,更应该修的是心胸心怀和心态。
如果能有佛的心怀佛的心态我觉得挺好,
都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只要肚量大,没什么不能容的。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緣份

人活在緣份當中,緣生緣淺,好緣惡緣,自然結果不同。
緣生的當下,也正是緣滅的開始。
應以平常心看待,不憂不喜,
世間無緣不聚、無緣不成,
遇到好因緣,珍惜、感恩;
遇到逆境考驗,期許自己增加忍耐,智慧的學習。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想要

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關鍵是清楚到底想要什麼。
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
如果什麼都想要,
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仁」

我们凡夫俗子,人人本来都有一颗大慈悲心。
这跟孟子以梁惠王「不忍见其觳觫」、
一般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憷惕恻隐之心」,
说明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根苗,想法是一样的。
只不过凡夫的慈悲心容易受到自我蒙蔽,
一不小心就落在自私自利的圈套裡;
所以,我们要时常从起心动念处检讨自己的行为。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方便法 -1

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若要众生入佛的智慧,先以方便法引导之。
众生爱财,则施之与财,令其生欢喜心,
继而教之以佛法,彼必乐于接受。
布施本应以法施为先,财施为次。
但以方便法使其接受,故先施之以财,
继之以法施,再施以无畏施,
令众生得闻佛法,离一切恐惧,遂能称心如意。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

一年

周末闲情博客
2012 种族宗教和谐联谊宴会7月7日(星期六)在滨海湾金沙,宴会大厅,这一晚我们十位都开心的享受五星级的,美味的素食,欣赏多言种族的精彩表演。在这里拍下这张照片,制做成 感谢卡电邮给举办单位。希望明年再来参加。。



慧严博客
道谢卡片一张给举办单位(Thye Hua Kwan Moral Society)了表心意,为宗教,种族和谐做出贡献。(2011年)
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
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
千方百計你得到了多少
精打細算你失去了多少
求而不得你煩惱了多少
斤斤計較你結怨了多少
貪心不滅你造惡了多少
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
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妯娌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古人所崇尚男子为人处世「大丈夫」的价值观念,
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
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
后人以讹传讹的功力真的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竟误传成“无毒不丈夫”了

第一次与她出外用餐时,认识了她的为人,
就是凭这句话我认为理念不同是没法做朋友的一位妯娌.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双赢

难得志同道合同时出现,各自侵占地盘,等待守株待兔,,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恶世


五浊恶世苦海茫茫,颠倒众生碌碌忙忙,
有目不见两眼盲盲,心无所依终日惶惶;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昏昏昧昧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荣辱纷纷眼前不如安分随缘,
身贫少虑为福名利山丘增业,
但凡尽充一饱锦衣哪得几年,
世间最大生死白玉黄金枉然"

2013年7月3日星期三

笑吧



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
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
無論今天發生多麼糟糕的事
都不應該感到悲傷
世上除了生死 都是小事從今天開始 每天微笑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表现



智慧是从修福中来表现,
如果你不是修福报而表现智慧,
那是卖弄才华、卖弄小聪明。
不需要你讲话,你却滔滔不绝;
不需要你的学问,你却卖弄学问;
不需要你表现你有多高明,
你却刻意表现高明,这是智慧吗?
不是!是愚蠢。为什么说「大智若愚」呢?
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轻易讲话,
不需要他讲话的场合,
他不会讲;非要他讲的时候,
也只是三言两语讲完,不拖泥带水,
不会刻意卖弄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