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佛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佛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学佛


学佛不是为了成为圣人,学佛就是为了断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学佛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人天福报,学佛就是为了了生脱死,
出三界轮回。
学佛不是为了检查他人对错,学佛就是检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学佛不是为了熟读经书咒语,学佛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心地,
从而达到清净平等慈悲。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忏悔


Posted by Picasa§佛教相信忏悔吗?

是的,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
(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
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
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

忏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
是在自觉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洗沥,从此之后再不复犯;
只要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往事已过,不复追究,
心地便会从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这就是忏悔的功能。
犯罪之后,必须坦诚地发露
(以情节轻重,分向众人、向三数人、向一人、乃至自对良心,
吐露所犯的罪行,恳切悔过,决志不复再犯),
否则,这一罪恶的阴影,势将永藏心底,也就成为他日感受报应的种子;
忏悔之后,这一罪恶所感的种子,也就随即消失。

不过,忏悔的目的,是在自净其心不复再犯,如果常常犯罪,
常常忏悔,又常常再犯,那末,忏悔的行为,便会失去应有的功用了。
同时,佛教的忏悔决不同于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
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只能够赦人的罪。
佛教的忏悔是在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不迷信


Posted by Picasa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充實,所以正信的佛教不迷信、不邪信。

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不用说,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过,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种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
所以修善的主要时间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后,由活人超度死人,
虽以修善的功德回向给死人,地藏经中说,死人也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
其余的六分,乃属活人所得。

同时,正信的佛教,对于超度的方式,跟民间习俗的信仰,也颇有出入。
所谓超度,乃是超生乐土而度脱苦趣的意思,是仗著家属亲友们为其所修善业力量的感应,并不是僧尼诵经的本身有著超度的功能,乃是藉著超度者的善业及诵经者的修持而起的感应。

因此,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
亡者的家属,若能在亡者临终之际将亡者心爱的东西,供奉三宝,
施舍贫穷,并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作了如此的功德,那对亡者的死后,
有著很大的帮助。那是由于一念的善业感应,以及临终之际的心境安慰,
所以他的业识也将感生善处。这是物以类聚的原理,不能说是迷信。
若于亡者死后,儿女家属以恳切虔敬之心,斋僧布施,作大善业,
以其殷勤的孝心,也可感应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经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受用大了。
唯其孝心至诚,如地藏救母那样的发大悲愿,愿为救母而生生世世救度苦海的众生,
凭这伟大的愿力,尚可感通亡者,减少乃至灭除亡者的罪业,这不是无理的迷信,
而是由于大孝心及大愿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愿力,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业力,
乃至彼此连通一气,所以能够超度。
所以,在正信的佛教,死人的家属,若要荐拔亡者,乃是供养三宝及布施贫穷,
并不一定要求僧尼诵经,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结业

感恩吴挺香师兄为大家拍结业特刊个人照片,一年后的今天有了这张照片就上了博客。
读书会也有一年了感恩导师(子森)的无私的法施,每月两堂课的时间,还有准备叙述的资料与翻译复印参考文的付出贡献。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难容之事

菩提迦耶是佛祖釋迦牟尼開悟成道的地方,
被列為世界歷史文物,也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不久前遭到恐部分子炸彈襲擊,菩提樹差點遭殃。

只要宽大能容,那么我们看人看事就会觉得顺眼顺心就多了,
不顺眼不顺心的人和事就变少了。我们总认为修养修的是言行举止,
其实不然,更应该修的是心胸心怀和心态。
如果能有佛的心怀佛的心态我觉得挺好,
都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只要肚量大,没什么不能容的。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聚会

 
                                                  莲心素食餐厅(结业周年)
卫塞节佛法分享聚餐会我们在莲心素食餐厅庆祝也是结业周年双喜。三十多位师兄结业后邀请师父同庆欢乐共聚一堂,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卫塞节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功德莊嚴聚 
      願彼五濁眾生類 速證如來淨法身
      戒定慧解知見香 遍十方剎常芬馥 
      願此香煙亦如是 無量無邊作佛事
      亦願三途苦輪息 悉令除熱得清涼 
      皆發無上菩提心 永出愛河登彼岸』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

「三宝鸟」

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佛法僧这一类的鸟主要分布区也在印度,
加上大多色彩斑斓,符合佛经天堂中各种生动华丽环境内的七彩宝鸟相关描述,
这也是吸引修行者增益修行进入天堂的诱因之一,
中国境内普遍得见的种类就名为「佛法僧」或「三宝鸟」。


棕胸佛法僧是东南亚及印度常见的佛法僧科鸟类,在泰国曼谷市区公园皆能看到牠的飞翔身影,性喜栖于树木顶端,故虽易见但不容易拍摄。羽色以蓝紫金属光泽为主,十分美丽。